![]() | 閬中清真寺,又稱禮拜寺,位于禮拜寺街西側,為伊斯蘭教民禮拜場所。閬中清真寺是一進四合院式的仿清建筑,照上是大殿,兩旁是廂房,門房則由柵欄、擋檐、大門組成。該寺最早由一戶保姓的穆斯林捐資修建于清康熙年間,后歷經翻建,遂成其現在規(guī)模。最近的一次修建是汶川地震后,清真寺受損嚴重。災后由政府撥款300余萬翻新的。閬中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(1669年),時由保寧鎮(zhèn)臺馬子云及保天左等經辦,系由陜甘土木專家仿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蒲江縣河沙寺位于蒲江縣城東二十九里的翠峰山山麓,在壽安鎮(zhèn)龍泉村6組。河沙寺,興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(1189年),興公禪師創(chuàng)修。興公禪師給寺院取名河沙寺。是因為佛祖釋迦牟尼,曾教導弟子須菩提(印度舍衛(wèi)城人):“若化河沙眾,皆得阿羅漢!币袒裼《茸铋L最大河流恒河中沙子一樣多的人們,使他們都信仰佛教,都修行成為阿羅漢(《圓覺經》)。元至正中(1341-1362年),河沙寺毀于兵火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普照寺地處于茂密森林的青峰山,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現在的普照寺是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重建的,但依然保持了仙氣之感。一進入普照寺讓整個人都有一種遁入仙境的感覺,這里不想前山的那樣多的繁華,這里擁有的只有那一草一木,一花一人。這里的沒有過多的粉雕玉琢,有的是盡力的保存下這里最自然的樣子,很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,不破壞周圍的一草一木,所有才有了那千年的白果神樹。信佛之人都認為在青山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開江寶泉塔(開江縣)寶泉塔始建于明代,位于開江縣城西五公里的普安鎮(zhèn)寶塔壩西北,達萬開宣公路交叉口以北800米的寶泉山上。與相距2公里的金山寺對山相望,四周田野山光水色,修竹茂林相繞,白塔亭亭玉立于綠波浩渺,千頃腴田之中,乃萬寶之泉,是達州市至三峽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文物景觀。寶泉塔座北朝南,偏西40度,平面呈八角形,為七級樓閣式磚木塔。層高4.1米,通高33.6米,層層上收,各層均開窗,每邊長3.3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梓潼廟距南充市嘉陵區(qū)城西南約40公里,位于嘉陵區(qū)大通鎮(zhèn)梓潼廟村二組,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(公元1784年),坐西向東。由東向西分別由文昌殿、觀音殿、佛殿構成,占地面積1205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。梓潼廟最初是一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,而梓潼神張亞子后來成為文昌帝君,司文事,主科舉考試。由此可見,梓潼神就是文昌帝君,因此,這座供奉文昌帝君的廟便取名為梓潼廟。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梓潼廟,對這一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紅旗農莊,位于永安鎮(zhèn)青林村,建于1958年,現存禮堂、宿舍樓,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。禮堂,面闊16.1米,進深36米,脊高8.6米;磚混建筑,三角形木梁架,單檐前硬山后歇山式屋頂。住宿樓,現存三棟,磚混建筑,三角形木梁架,單檐懸山式屋頂,小青瓦屋面。一棟,雙立式,面闊29.6米,進深9.3米;二棟單立式,面闊33.3米,進深9.03米;三棟雙立式,面闊25.9米,進深9.3米。1958年,以總路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虞允文墓,別名丞相墳,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(xiāng)丞相村西,距縣城16公里,距眉山市32公里。緊鄰黑龍灘風景區(qū),是黑龍灘旅游區(qū)支線景點。虞允文墓先為樂山市文物保護單位,后樂山、眉山分家后,成為眉山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據《仁壽縣志》載:“宋虞忠肅公墓,治西三十里玉屏山,建于南宋淳熙元年(1174),豎石人石馬作侍,石羊、石豬作供,立華表兩座,四周砌石圍墻護之,舊有祠今廢,墓高五尺,穿心兩丈,墓前抵石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迴瀾塔位于富順縣鄧井關鎮(zhèn)鎖江村大佛巖上,座西南向東北,俯視奔流不息的沱江。清道光二十六年(1846)修建,取韓子“障百川而東之,迴狂瀾于既到”而得名。四周圍墻環(huán)抱,占地1450平方米,條石建造,高3.1米,邊長14米,垂代式踏道12級,四周有石欄板,攢尖寶珠頂?h志載:高一十七丈九,約59.16米。底層直徑11米,門為上弧形,兩側時刻首聯乃知縣陳長墉撰書:“玉塔崇隆永作江阻砥柱,金城映帶障回雒水波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宜賓市南溪縣(后改為南溪區(qū))朱德舊居位于城區(qū)官倉街42號(原103號)。這是一幢典雅的清代木構串架建筑,一進三幢沿街一字展開,兩側為磚砌防火墻。進大門是第一幢,在第二幢與第三幢之間的天井辟為花園,第二幢的廳堂之側為當年朱德的臥室和書房;▓@正臨窗下,十分優(yōu)雅宜人。朱德在南溪的舊居,與陳玉珍的婚姻有關。1916年,朱德率護國軍先遣團討袁經敘永縣雪山關入川,在納溪棉花坡一戰(zhàn)大敗北洋軍。朱德率部入駐瀘州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貞孝節(jié)烈總坊(梓潼縣)貞孝節(jié)烈總坊,即貞節(jié)牌坊,位于長卿鎮(zhèn)南橋村。清光緒二十八年建造,牌坊坐北向南,為一正樓二邊樓、飛檐翼角四柱落腳的石刻,青白砂石壘砌而成。通高9.6米,闊8.1米。坊用4根立柱,9條整石橫梁,近百塊華板,數十塊檐石穿逗、鑲嵌而成。其前后、左右均與中心線對稱。正門高5.6米,側門柱高4米,柱底邊長0.6米。正樓由側門柱和橫梁承托,邊樓由正門柱和大橫梁承托。坊為廡殿頂,東脊已殘損![詳細] |
![]() | 宣威門古城墻(都江堰市)灌縣城墻,為原灌縣縣城城墻,位于中國四川省都江堰市,F存宣威門及部分墻段。2012年7月16日,宣威門古城墻列入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。明弘治年間,知縣胡光將原夯土城墻改為石墻,奠定了灌縣縣城基本格局。城墻簡史唐宋據《灌縣志》記載:“唐、宋時城以巨木為柵!本褪怯么执蟮哪静淖鳀艡冢姝h(huán)城的城墻。木材容易腐朽,需要經常更換,于是到了宋朝元祐年間,一位叫劉隨的官員被朝廷派到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汪家樓(又名“花房子”),距三廟鄉(xiāng)政府駐地1公里,系曾參加過臺兒莊戰(zhàn)役的原國民黨中將汪潮濂的鄉(xiāng)間別墅。該樓始建于1927年,歷經五年精雕細刻而成,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,占地11畝。汪家樓座西朝東,依山而建,呈臥獅狀,氣勢宏偉,布局精巧。既有歐式建筑的豪放挺拔,又有中式傳統的古樸典雅。院內假山聳立,花木飄香;院-墻蜿蜒,古木參天。近看有氣吞凌山之勢,遠看有獅戲繡球之樂,汪家樓因此被譽為閬中近現代標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佛爾巖大佛位于威遠東聯鎮(zhèn)境內彌陀寺內,為晚唐摩崖造像,是四川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佛像高11.82米,連基座通高13.42米,倚北面南站立于蓮臺之上,身披袈裟,袒胸裸肘,右手長垂,左手托蓮花于前胸,面容方正豐碩,兩耳垂肩,慈眉善目,莊嚴古樸。據說佛爾巖大佛、榮縣大佛、樂山大佛在同一海拔高度上,這究竟是一種巧合,還是佛教徒的有意為之,便無定論了。雖然樂山大佛、榮縣大佛更高大,但它們都是坐佛。佛爾巖大佛是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金堂沱江文化博物館(原名金堂金絲楠木博物館)于2012年10月建成,位于金堂縣白果鎮(zhèn)漩水灣;總投資達2億余元,占地10000平方米,建筑面積7800平方米,展廳3000平方米;2016年博物館根據金堂縣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【2016】1號文件的精神及相關領導的批復,充分挖掘沱江源及流域沿線歷史文化內涵,搶占沱江源及流域沿線歷史文化高地,填補沱江源及流域暫無同類型歷史文化博物館的空白,從而打造金堂……[詳細] |
![]() | 看燈山海拔845米,峙立于名山、蒲江交界處。龕堂上沿距巖壁頂部約9米,下沿高出路面約1米左右,坐北向南,地屬名山縣馬嶺鄉(xiāng)觀音堂村!睹娇h志》記載:“看燈山在城南東南五十里,巍峨聳秀,峙立空青,唐咸通中,魯公輸游觀,有圣燈夜現,遂鐫石巖石像,曰大佛巖、千佛巖、羅漢巖。前又筑圣燈臺,一名看燈臺,又名觀燈臺。”龕室分布在長約49米,高約15米的紅砂巖壁上,6號龕居中,以西分布密集,占總龕數的百分之九十……[詳細] |